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嘉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惊人的勤奋。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艰难困苦的少年时代对他的性格所进行的残酷雕刻。
在日本人炮火中逃亡,父亲的绝症和死亡,自己患上和父亲同样的绝症,父亲去世后他一个人养活全家的艰辛和穷苦。。。。很难想象,上天会让一个少年遇到一连串这样的悲惨的命运。这真是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没有半点回避的空间。
面对这样的环境,少年李嘉诚除了把自己的意志锻炼造成钢铁,并用超人的勤奋去对抗之外,没有任何可以活下去的办法。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生于广东潮州府安县一个书香世家。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经商失败后回到家乡,从此投身于教育,是当地的小学校长。他让儿子受到了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李嘉诚以深远的影响。李嘉诚后来之所以在做人方面有很高的境界,同父亲的教育是有关系的。李嘉诚小时候经常怀抱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梦想,并且对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非常敬佩。他一有时间就躲进自己的小书房,废寝忘食地读书。
但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长久。1939年6月,日本的飞机开始没日没夜地对潮州地区进行狂轰滥炸,潮州城成了一片废墟,许多人家破人亡。李嘉诚至今好清晰地记得天上非下来的炸弹落在身边的样子,感到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一年之后,李云经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带领全家投奔在香港的妻弟庄静庵。路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捉住杀害,流弹不时呼啸而来。全家人昼伏夜出,遇到封锁就爬过去,经过十几天的危险和辛苦后,终于来到了香港,住在庄静庵家。
不久,李云经不幸染上肺病。那个年代,肺病是不治之症,李家笼罩着不祥的阴云。在给父亲治病的过程中,李嘉诚家的境况迅速恶化了。没钱买菜,母亲每天去集贸市场上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然后放在稀粥里煮着吃,这样一天也只能吃两顿。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那年的冬天,就满怀凄苦地离开家人,撒手归西了。
更让少年李嘉诚担心的是,他偶然间发现自己也染上了同父亲一样的疾病。面对命运的双重打击,只有15岁的李嘉诚含着清冷的泪水离开学校,毅然挑起了养活母亲和弟妹的重担。
后来有记者问他,在那样的人生绝境下,他有没有相信过命运。李嘉诚回答说:”从小我就决不相信命运。年幼时可说生不逢时,抗日战乱,避难香港,父亲病故,15岁挑起家庭重担。小孩子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先父是染上肺病逝世的,先父进医院两三天,我就知道我自己也有肺病,因为我懂得去买旧的医书来看。300多个日夜,一个医生都没有看过,早上痰有血,下午发热,所有症状,没有人可以讲。记起这个,真的是无处凄凉,不尽辛酸。那个时候肺病是必死之病,后来去照X光片,医生吓得跳起来。我的肺里面有好多不同的洞,已经钙化了。到了这种时候怎么医呢?吐血吐了很多,你没有钱医,如果有什么伤风了,身体不好了,就喝盐水。盐水不能治病,但是你如果喉咙疼拉,伤风发热拉,盐水会有用的。21岁的时候,我的肺病竟然已经好了,这真是个奇迹。我18岁做经理,19岁做总经理,负责办公室的工作和工厂的工作。虽然是给别人打工,但我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有的时候工作到晚上,非常非常疲惫。公寓晚上11点就没有电梯了。我常常爬楼梯到10楼住所,有时候疲惫得不行了,就闭着眼睛爬。我说,一定有一个办法,可以令我自己爬楼梯的时候舒服一点,就一边爬,一边数楼梯,数够了楼梯级数,就睁开眼睛。。。”
在李嘉诚独立建厂之前,他到茶楼做“茶博士”,到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熟悉了社会的各色人等和谋生的诸种方式,让母亲和弟弟吃上了饱饭。
很快,李嘉诚感到自己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了用武之地,他发现自己在推销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他总是能迅速确定客户的类型,并且能马上看穿客户的心理。从而确定自己相应的推销战略。李嘉诚的销售业绩很快在公司里名列前茅,成了公司的佼佼者。一次,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终年分红,李嘉诚排第一位,花红比第二位高出7倍。18岁时,他就做了部门经理,一年后被破格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李嘉诚并没有因为艰苦而忙碌的工作而丢弃学习。每天白天工作之后,晚上他还要到废品站收购旧教材来自学,学后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到废品收购站买“新”的旧书。他用这种省钱的方式学到了许多知识,包括英语这样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直到今天他仍每天坚持听英语新闻。
推销生涯不仅初步锻炼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而且使他结交了很多商界朋友,使他懂得了诚信待人、宽和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在商界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