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论坛


 
标  题: [健康]针灸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爱相随
No.6.心情长老
Rank: 3Rank: 3Rank: 3


MZ号码 29334
精华 1
积分 1976
帖子 976
升级值 1976 点
财富值 1942 点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日期 2006-9-21
上次访问 2010-11-3
血型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4-6 00: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收藏]
[健康]针灸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字体大小:[][][][]  点击复制本文地址:http://bbs.exinqing.net/viewthread.php?tid=23540



针灸的并发症常与医师的专业技术、病人当时的身体状况及针灸器械的无菌操作步骤等有关,针灸常见并发症有下列几种:

        (1) 晕针休克:
        病人常因针灸的刺激剂量过大以及对针灸的恐惧紧张而造成晕针,要让病人有心理上的准备,以避免晕针。晕针现象如下,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 眩、心慌、短气、冒冷汗、胸闷、精神困倦、脉象沉细;甚者发生四肢冰冷、神志昏迷、眼睛上吊、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躺卧的患者,发觉将发生以上晕针现 象,应立即停针,将针微微后退起出,头低脚高,松开衣带或胸衣,注意保暖。患者若采坐姿,也应卧倒,或伏于几上,饮以热温水或热茶,略卧片刻,轻者即可回 复。若已至昏厥,须用手指重掐其人中、中冲,并饮以热汤或葡萄酒,以助其血液流通,当能迅予苏醒。若患者脉搏已伏,心脏欲停,则以针刺人中、中冲、内关、 足三里,再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或行人工呼吸法,至脉出而止,再静卧片刻,频饮热汤,不久即可回复。医师在治疗时,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一旦出 现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救护措施,以避免发生意外。

        (2) 感染发炎:
        不依无菌操作过程,易引起发炎,如毛囊炎。在外耳,造成耳朵的耳软骨发炎或穿孔,可用碘酒消毒,或敷(服)以消炎药物,暂时不可对感染的部位再施行针灸。

        (3) 出血:
        临床上常见出血的部位为,四肢皮肤肌肉血肿(如委中穴);眼眶血肿瘀血(如睛明穴);脸部血肿瘀血(如太阳、颊车穴);胸背部之针刺易造成血胸、气胸(如肩井、中府、期门穴)。腹腔内脏器官易穿孔出血,或造成腹膜炎(如肝脏、肾脏、子宫、直肠等)。
        微量皮下出血,针刺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肿痛较甚者,要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使瘀血 消散吸收。气胸处理方法:如进入胸膜腔的气体不多,症状较轻,且创口已闭合者,一般可待其自行吸收。病人应取半卧位休息,并给予对症处理。如进入胸膜腔的 气体较多,症状严重时,可作胸腔穿刺抽气减压。
        内脏损伤、出血之处理,症状较轻时,经卧床休息,一般可以自愈。如果有明显的出血征象,应密切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同时用止血药或局部冷敷压迫止 血。若病情严重,有明显腹肌僵直、血压下降、休克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外科手术等。故在胸腹腔脏器解剖位置与穴位之安全深度必须加以重视,以避免 发生出血之意外。

        (4) 弯针与断针:
        针刺后因病人手脚移动,易造成弯针,宜先回复病人扎针前的肢体位置,再将针缓缓退出即可。若针具质量不良或加用电针时间太长或强度太大,则容易断 针。不幸断针时,医者态度宜镇定,嘱病人不可乱动,以镊子夹住断裂端而取出体外。若针折断的位置比较深层,或在重要脏器附近,宜在X光定位下,以手术取 出。

        (5) 心律不整:
        对针灸有恐惧感的病人易造成心悸,心脏病患者用电针易引起心律不整。

        (6) 忘记拔针:
        多为医护人员之疏忽造成,所以必须在病人离去之前,再度检查是否出针完毕。

        (7) 过去大多使用重复消毒的针具,若消毒不完全,会传染肝炎,现多用抛弃式不锈钢针,因此传染机会较小。

        (8) 灸法有时会造成第一度与第二度皮肤烫伤,或灸疮及瘢痕形成,因此施用剂量必须掌控好。

        (9) 手法太重时易造成神经损伤,或由割治埋线操作时,偶也会损伤神经。

        (10)同一穴位连续针刺太多的次数,会造成肌肉纤维化,因此可将穴位分组,以不同的穴位处方轮替治疗。

        (11)针入关节腔内,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否则易引起滑囊膜炎。

        (12)怀孕妇人针刺频度、强度不可过大,否则易造成流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