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人事经理眼中的“跳槽记录”
[打印本页]
作 者:
深海
时间:
2006-3-9 07:17
标 题:
人事经理眼中的“跳槽记录”
“袋鼠”这个词对经常跳槽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前不久,笔者在一次采访中遇到了一位足以称得上传奇的“袋鼠”。他工作15 年跳槽14 次的经历,绝对会让大家感到惊讶。
这个“袋鼠”是京城著名的《三联生活周刊》杂志社的主笔王先生。他很年轻,只有三十八岁,但他却戏称自己在职场中的经历绝对是五十岁的人都赶不上的。有数据为证:1990 年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开始了一份检察官的职业,一年以后,制服换成了便装,工作仍然和法律有关,做监察。这个工作的时间仍然是一年,之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变得眼花缭乱:自由撰稿人、音乐编辑、电台主持人、网站的CEO、杂志社的筹备人,甚至是被人称做在家里办公的SOHO 一族,目前这份杂志社的记者职业是他做得最久的,有三年的时间了。而这十五年的职场生涯中,林林总总的职业记录甚至有时连他自己的记忆都模糊起来。频繁的跳槽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职场阅历。
在了解到王先生频繁的跳槽经历后,北京著名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华夏基石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波对王先生这样的跳槽一族进行了分析。孙波认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像王先生这样的跳槽频率都算比较高的。关于跳槽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可能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国家来看,有一个统计数据,美国每个月在变换工作的有80 万人;由于日本实行年工序列制,所以日本人的跳槽率是较低的,但是人均(一生)也达到了4次;我国的有关数据显示,人均(一生)更换工作的频率为2.3次,总的数字不是很高。但年轻一代跳槽的频率和日本很接近。从年龄来说,大学毕业一年左右的职场人士跳槽最为频繁。因为他在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通常没有确定未来在哪一个行业发展,所以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另外,工作了五年以后,大多数职场人士的经验得到了积累,职业发展方向确定,面临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会有跳槽的念头或行动。从学历上来说,文化程度越低,跳槽的机率越小。
笔者最为好奇的是:每一次跳槽都要递交一份简历,王先生的简历会怎么写,这么丰富的工作经历,会不会把招聘单位吓住?王先生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我的简历就是很简单的介绍,我从来不会在简历上夸张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我的工作经历不会写那么详细,因为我知道,用法律的名词来形容,我属于反侦查能力比较强的那类人,我知道人事部门怎么看我的简历。所以我会很简单地告诉他们,我能做什么,我经历过什么,具体说我经历过哪些工作,我不会告诉他太清楚,免得让人事经理有“这个人可能做事不太踏实,不太稳定”的印象。孙波先生曾经在著名的深圳华为公司做过招聘主管,经手了数不清的简历,在谈到用人单位会怎么看简历时,他总结出了如下几点:人力资源主管通常会把简历分为三类,一类为基本类;一类为拒绝类;还有一类是要重点考虑的。拒绝类的简历,基本上不符合招聘要求;重点类的一定是招聘人首先面试的;基本类是中间层次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求职者职业发展的连续性,跳槽的频率是招聘者关注的重点,跳槽频率过高,招聘者就会对你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跳槽始终沿着一个连续的职业发展空间跃进的话,可能招聘方会将简历放在基本类里面,如果其他的条件非常优秀的话,可以放在重点类里面。但是如果应聘者跳槽的职业经历连续性很差,今天做人力资源管理,明天做市场营销,后天做经纪人,招聘方可能会认为,你没有一个确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会把这个简历归入拒绝类。
孙波还谈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跳槽的最基本前提是看自己的职业倦怠感指数有多高。在从事一个职业的一段时间内,人都会出现一个间歇式的倦怠感,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对这个职业比较倦怠的情况,可能就会选择离开这个职位,甚至付出很高的成本,选择转换行业。当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也决定了个人对职业的倦怠感以及跳槽的动机有多大。前几年,IT 行业比较火的时候,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很多人转到这个行业里去发展,不管是否喜欢和热爱这个职业。这个时候就反映出职业倦怠感受到行业的以及各种各样职业发展信息的影响。
作 者:
mlj117
时间:
2008-4-6 15:44
欢迎光临 心情论坛 (http://bbs.exinqing.net/)
Powered by Discuz! 5.0.0 R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