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谁还相信爱情?》连载[申请精华]
[打印本页]
作 者:
不疼不痒
时间:
2005-8-3 11:58
标 题:
《谁还相信爱情?》连载[申请精华]
谁还相信爱情1
"你说你的感触,已经变的很模糊,要走的路还是很凹凸。跟不上你的脚步,干脆就说
自己迷了路,干脆就继续麻木,对你有没有帮助。可以笑也可以哭。不一定要别人保护
,不要让现实残酷,把你赶上绝路。"
天气阴沉沉的,最好没有人听懂我在说些什么。
-----题记
身边的世界庸庸碌碌变来幻去,曾经的沧海桑田现在成了挥手之间。转过头去整理往事
,突然发觉曾经完美的爱情信仰如今不堪一击残破的如同被骤风撕扯的粉碎的风帆,在
蓝天碧水的背景下如同一幅无言的讽刺画。
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是一个很愚钝的人。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种种体触,我总是在
经历过之后才开始明白,尤其是所谓的爱情。
我从小就是个不爱说话看起来很木呐的孩子,这一点让我妈妈很是不满。她总是羡慕别
人家的孩子回到家就叭哒吧一张小嘴不闲着的跟妈妈讲学校里的事情。而我,总是三口
两口扒完饭就回屋写作业看杂志去了。对于她的问话从来都是她说三四句我简单的答上
一句半句。这种遗憾等妹妹上了学之后和别的孩子一样活波开朗回到家里话不停的时候
总算有了一点补偿。虽然妈妈仍会看不惯我的沉默寡言,说我每天的样子都像半死不活
的让她看起来就郁闷。
所以有好长时间妈妈总怀疑我会不会有点智障,或者至少有些迟钝。但每学期看到写着
萧夏字样的奖状,妈妈的顾虑就一点一点的减轻了。也许正是因为我的迟钝,上苍才赐
给妈妈一个凌牙利齿的另一个女儿萧秋。我妹妹萧秋正和我相反。说话像蹦豆一样又快
又清脆,几句话就能把正发脾气的妈妈逗的笑呵呵。
其实本质上妈妈是个极其浪漫的人,虽然那个时代所给予她的除了没有色彩的现实之外
就是变幻莫测的浮萍般的际遇。我也不知道妈妈的这一生算得上是悲剧还是喜剧,也许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很难黑白分明的去用个classifier去分类。但自从妈妈去了
以后,我总是试图把妈妈的经历蒙上一些的喜剧色彩,也许这样做我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假装妈妈曾经快乐幸福的生活过。
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在是冥冥中重复着妈妈的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大潮不同的空
间背景里。我和妈妈长的很相像,就连脾气性格很很相似。所以,我总是不自觉的用妈
妈经历过的生活去预测我自己的生活,包括爱情。当然,这看起来有些荒谬。要想把这
个故事进行下去我就必须假设爸爸妈妈之间曾经有过爱情,虽然它微小的经不起一点的
风吹草动。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也许是错了,上一代的爱情毕竟和我这个乱糟糟的70年
代出生混恶恶的80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区别太大。我不能因为他们的爱情和我所认为的
不同就否定它的存在。退一步说,也许,有着背叛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就像有了污
点的白纸才是知识有了雀斑的脸庞才是表情丰富一样。但要我承认爸妈之间也算得上爱
情,而我和我的好朋友们都拥有过或拥有着爱情的话,我只能说爱情往往是比飘落的头
皮屑还要轻比平盘里的汤水还要浅。而真的会有谁,还会相信爱情,依然长袖善舞遗世
清高的飘然独立在生活的淤泥中。
2002/4/4-5
[
Last edited by 不疼不痒 on 2005-8-3 at 11:59
]
作 者:
不疼不痒
时间:
2005-8-3 12:00
谁还相信爱情2
不知道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爱情的定义是什么样的,但可以肯定的就是在他们郁郁葱葱的
青春岁月里也有着相同透彻骨髓的爱恨情愁。对于爸妈的故事,他们讲的很少,但零零
星星的这么多年积累也大概串出一个梗概。他们的相遇,是在彼此都经历了曾经沧海,
对生活疲惫之后的第一次屈服。妈妈是一个平和的人,但她最深刻的一次爱情却随着那
场全国上下群情给激昂的运动而像肥皂泡一样的破灭了。那个人(姑且称他为M好了)则
是个惟恐天下不乱,在你争我夺的帮派斗争中如入深水之鱼一样游的都忘我的人。妈妈
随着他戴过两次袖章念过几次主席语录之后实在承受不了那种革命的巨大感情冲击,就
窝到家里看点闲书学裁剪去了。M倒是一路风顺胳膊上的臂章越戴级别越高,俨然与革命
大潮下规然不动如河底沉沙的的妈妈相距甚远了。听妈妈说,M是一个对自己尤其是妈妈
要求很严格的人,比如他们那年去北京串连在十里长安街上望穿秋水等待老人家站在小
车上招手而过。由于去之前人人都说北京要比我们家乡冷好多倍,害得姥姥紧赶慢赶给
妈妈缝了一个足足五斤新棉花的厚吞吞的大棉袄。结果到了北京,天气已经转暖了,但
有时风还是很大。所以妈妈干脆就把棉袄披在身上,即挡风又不会热得出汗。但M就不准
妈妈这样做,虽然这样披着衣服在当时我们家乡那个小镇子上随处可见他自己也经常这
样。按他的解释,北京城是老人家住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走一步路都要心
怀虔诚小心意意的默念语录怎可以衣衫不整对老人见不尊那。
运动结束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生活也终于平静了下来。M凭着自己没被革命冲垮的意志
在小镇子上谋了一个官位,过得似乎更加游刃有余了。妈妈倒是向来看不惯官场商场这
些太多名名利利的营生,抱着课本继续等着大学开始招生。然而生活就是这么荒谬,那
个白卷上大学的时代似乎就是为M那样的人准备的,他靠单位推荐去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而妈妈,却在对高考的等待中一点一点的老了青春。(我不知道这段感情最后的夭折对
妈妈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是,我知道,那张他们在天安门前的合影是她最珍藏的一张旧
照片。)推荐照例是轮不上妈妈这样闷声不吭死命读书的人的。而妈妈由于姥爷的重男
轻女读书读的又晚,所以,在等到29岁那年高考没有一点消息,人也被姥姥的眼泪唠叨
摧嫁摧的不耐烦了。就是这样,妈妈遇到了爸爸。他们的认识是同学的介绍,而正好,
两个人也是同一个中学的,只是不同年级。由于两个人学习还都是出色的,所以彼此也
都知道对方的名字,这样看来两人也是颇有一点缘分的。爸爸也是和妈妈一样,在等待
高考的日子里荒了青春,只有在无奈中选择了婚姻。于是,一场没有太多前奏的姻缘似
乎就这样定了下来。
无论在任何时代,大龄青年的恋爱总是仓促的有点画蛇添足。在三个月姑且称作谈恋爱
的时间过完之后,两家就把婚事办了。那年之前的夏天,我们那个小镇子遭受建国以来
最大的水灾。家家户户上房没有瓦揭,下地没有粮吃。所以,婚礼择在大年初六,趁刚
过完年家里还有些年货好歹凑上几桌酒席。就这样,了了草草中社会又多了一个最基本
的单元。直到妈妈去了这个单元的顶梁柱被抽掉之后,这个单元共经历三个年代存在了
26年。
2002、4、7
作 者:
不疼不痒
时间:
2005-8-3 12:00
谁还相信爱情3
我不知道对于婚姻的磨合期的长短,是不是有个大致的标准。也许这个也和婚姻中爱情
所占的比重一样,是不可以用个度量来细致描述精确计算的。但据说,现代婚姻的磨合
期一般是一年左右。当然,也不排除两个人蜜月之后还如胶似漆,以后的日子里甘之若
怡契合的如同一个人的那种完美的婚姻,以及婚姻一张纸背后遮不住的你争我吵一年不
到就分道扬镳的的两个极端的可能性。对于爸妈来说,却正是验证了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这另外一种就是,磨合期贯穿整个婚姻的进程之中,没有特别激化的要分锅分碗进法
庭调节,但同时,也没有和和美美顺顺当当一帆风顺过。
在宏观上来说,这种状况应该缘由于爸妈的个性看起来极端不同但投射到某些方面的微
观上还是有很多相似。这也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即互相对立争吵不断但又恰好互补谁
也不能真正离不开谁。当然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在我长大之后按照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对于孩提时代的我来说,爸妈这种表面上如针刺对麦芒似的日复一日的争吵还是让我
整天都小心翼翼惟恐因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再引发一场战争。其实我的个性遗传了妈妈
的大部分却又在某些地方遗传了爸爸。比如,妈妈总骂我愚笨,就是我看起来和爸爸一
样都是木呆呆的,半天不说一句话好不容易说一句也好像是没有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活力
的。但我不知道妈妈是否注意到,其实我的内心和她一样敏感而又细腻,多愁而又忧伤
。
平时爸妈不争吵的时候,我们家也是温温馨馨看起来很幸福的。每天吃过晚饭,把我们
家那个兼做饭桌和书桌的小方桌收拾干净,妈妈和我以及萧秋就把书铺在桌子的三面开
始备课或者做作业,而爸爸,就躺在靠在桌子另一面的沙发上看报纸或者小说。看到精
彩之处或者有趣的地方就读给我们听。四个人的笑声闹声尤其是萧秋蹦豆似的嘎吱嘎吱
的笑声都能把我们家那低低的天花板掀开。我想,如果这时候有人从我们家门口路过或
者有客人推门而入,一定会被这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家庭景象所触动。我知道我自己,
就经常被这种景象感动的一塌糊涂,当然,这些感动都只存在于我的心底,我还不至于
煽情的热泪盈眶的告诉大家我的感受。
但所有这些表象上的幸福,都是短暂易逝不真实的有些像夜空的烟花清晨的露珠。不定
哪句话说得不合对方的意,爸爸妈妈之间的战争就没有任何预警的突然爆发了。轻者是
妈妈不理爸爸或者相反,两个人闷声不语各干各的事情神情默然的如同路人。升级一点
的是妈妈冷眼相击从头到脚上至女娲造人时代下至机器未知将来都抖落一遍似乎爸爸犯
了各个时代的错误,连恐龙灭绝地球毁灭都是爸爸造成的。最可怕的一个级别就是妈妈
什么也不说,只是眼泪噼啪噼啪的掉,而爸爸不理不问的起身就走不知去了哪儿。到了
这个时候,我就仓惶的像偷食被发现的小老鼠一样跟着嘤嘤的哭。只有萧秋,像个小大
人似的劝妈妈,出去找爸爸,总之一会开门一会又回来忙活的上上下下不停着。这就怪
不得妈妈总是感叹萧夏真是没用萧秋才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2002/4/8
作 者:
不疼不痒
时间:
2005-8-3 12:01
未完待续
欢迎光临 心情论坛 (http://bbs.exinqing.net/)
Powered by Discuz! 5.0.0 R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