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  题: [贴士]中药熬法 [打印本页]

作  者: Star    时间: 2007-1-29 20:34     标  题: [贴士]中药熬法

一、先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分便容易被煎出。

二、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三、药的服用: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四、(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五、特别提醒:一旦煎糊的中药,千万不要服用,干脆倒掉重抓。如果为了节约,继续服用失去药效的中药,不仅不能治病,而且还会耽误病情;而服用了药性改变的药物,药不对症,还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作  者: Star    时间: 2007-1-29 20:37     标  题: 中药煎法的分类

煎法和服用时间都与具体药物有关的,具体应该咨询开处方的医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汤剂多由复方煎制而成的,其药物成分相当复杂,大体上有易溶于水和难溶于水的,亦有易挥发的,有久煎易破坏、分解、焦化的等等。为了提高汤剂煎出量,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提高汤剂的质量,确保疗效,应视各种药物的不同性质,在入煎时要分别对待。

⒈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1)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2)有毒的药物:如乌头、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3)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藏青果、火麻仁只有先煎、久煎才有效。

⒉后下。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1)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豆蔻、砂仁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药即可。

(2)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番泻叶等应后下。

⒊包煎。

(1)花粉类药物,如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菟丝子;药物细粉,如六一散、黛蛤散等均应包煎。这些药物容易浮于水面,故须用纱布包好与其它药物入砂锅中同煎。

(2)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秫米、浮小麦、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3)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⒋烊化冲入。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⒌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⒍溶化。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⒎另煎后兑入。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⒏生汁兑入。如鲜生地汁、梨汁、姜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⒐合药冲服。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⒑去滓加蜜煎。为便于病人服用,监制药物的毒性,延长药物的疗效常用去滓加蜜煎。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个别病人服用乌头药物出现胃中不适的副反应时,用去滓加蜜煎的方法,常能消除这种副反应。



中药煎法
病人请中医看病后,吃的多数是中药汤剂,汤剂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汤剂是将炮制加工后的各种中药材,经过中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巧妙配伍后所配成的药剂,加上水置于有盖的煎药器具内,在火上加热,藉水滚沸煎熬而撷取它有效成分的液体制剂。现代中药剂型中以汤剂最大,一般汤剂饮片销售量约占中药50%左右。

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无刺激性及副作用等特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汤剂多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之目的,能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种药物的配伍作用。 汤剂按其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1. 煮剂 是用一般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煮剂浓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

2. 煎剂 是将经过煎煮去渣的药液,再经加热浓缩所得的液体剂型。煎剂加热时间比较长,药液的浓度高,能减弱药物的毒性。

3. 煮散 是药材粗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药剂。煮散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服等优点。近期对中药煮散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新的发展。

4. 沸水泡药 是药物经过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沸水泡药,频频饮之,又称饮剂。沸水泡药加热时间短,温度比较低,药物味薄气清,擅于清泄上焦热邪。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我们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那么怎样才能煎煮好中药呢?这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作  者: Star    时间: 2007-1-29 20:43

85.煎煮中药要注意些什么?
    中药煎煮好坏对疗效有直接影响。怎样才能煎好中药呢?
(1)煎药器具以瓦罐最好,也可用搪瓷罐,但不能用铁锅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影响疗效。
(2)要掌握火候及煎煮时间。滋补药一般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慢煎。祛寒、解表药一般要用大火煎沸一刻钟即可,煎后趁热用纱布滤出。味厚滋补的补益药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用微火煎煮一小时左右,以便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此外,某些毒性药物成分经慢火久煎后能减低或消除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时间都需稍长一些。
(3)煎煮次数及加水量。一剂药,一般煎煮2次。煎煮前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渍30分钟,使药材软化,然后加热煎煮。应注意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中药,否则,药物中的蛋白质很快凝固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加水量多少视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面少许即可,煎好后要趁热过滤,每剂每次150毫升左右,小孩可酌减。
(4)特殊煎药法。一般药物可合煎,有些药物比较特殊可:①先煎。如龙骨、石膏等难溶性药物。②后下。如丁香、薄荷含挥发性成分。③烊化物。如阿胶、饴糖可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服用。④冲服,凡贵重、易挥发的药物如珍珠、三七等都应冲服。⑤包煎。如赤石脂、青黛等易于沉底焦化,难于滤过,可用纱布包好放人锅内煎煮。③锔或炖,凡有效成分容易浸出而煎煮容易损失,如肉桂,宜切片放人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就叫锔药;贵重药如人参、鹿茸,为减少损失宜
隔水加热煮,即叫炖药。
(5)煎中药产生泡沫并非煮沸。一般煎煮中药汤剂要求温度达100摄氏度,但应注意含皂苷等化学成分的中药低温即可产生大量泡沫,出现假沸的现象。汤剂中含有甘草、桔梗、牛膝、沙参、远志、款冬、柴胡等,在煎煮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假沸”现象,应注意识别,以免影响疗效甚至人体健康。
86.中药用量应如何掌握?
  中医用药治病,即使诊断明确、选药合理,但用药剂量不当也难获效。何况中药用量千变万化,只有做到既要掌握原则又要灵活应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中医用药剂量可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急重症病人用药剂量应加大,轻症病人用药剂量应适当减轻。如果轻症病人下药过重,不但造成药力太过,还会伤及正气。
(2)体质强壮者,对药物耐受性高,用药剂量可稍大。反之用量应酌减。
(3)毒性大的药物,如乌头类(附于、川乌、草乌等)、马钱子、已豆等,其性极毒,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随病情变化而增减,无毒的中药用量可稍大些。
(4)女性用药剂量一般比男性小些。如果女性处于月经、怀孕和哺乳期,还应特别注意掌握用药和剂量。
(5)年龄。一般1岁内的婴儿可用成人量的1/4或更少一些;2~5岁可用成人量的1/3;5~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量2/3。60岁以上老年人可用成人量的1/2~3/4。
(6)主药用量宜重,辅药用量宜轻。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都是由大黄、厚朴、积实组成。但小承气汤重用大黄主攻下,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主利气。同样都是三味药,因主药用量不同而用途亦不同。
(7)鲜药用量应比于药用量多;质轻易煎出药物有效成分的,如花、叶之类,用量宜少。而质重不易煎出药物有效成分的,如矿石、贝壳之类,用量则宜重。
87.中药配伍禁忌有哪些?
  我国古代医学家把中药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以便人们记忆掌握。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遂戟芫藻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十八反包括32种中药的相反。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即:半夏、瓜萎(包
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白鼓、白及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侧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丹参、
玄参、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反藜芦。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伦僧;
                已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
畏即相畏,指一种药物的功效或毒性、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即: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砒、白砒;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子(黑丑、白丑);公丁香、母丁香畏郁金(黑郁金、黄郁金):牙硝、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畏犀牛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官桂、桂枝畏赤石脂。这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应慎重。
88.为何不宜用沸水煎中药?
  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成分及治疗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缩的细胞内。如将中药用沸水煎煮,就会促使动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产生凝固、韧化等现象,使水分不易渗人和溶出,有效成分无法释出,从而降低药效。因此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材变软,细胞膨胀。煎煮时随着水温逐渐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药材进一步膨胀,细胞破裂。这样就可使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从而保证了汤剂的药效。此外,经过凉水浸泡的药材,煎煮时间可大大缩短,即使平常需煎2个小时的补药,也只需达到沸点后再煎半个小时就够了。
89.中药的药引有何功用?
  中药的药引在中药汤剂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这些药引是极普通的食品,如红枣、生姜、葱白,以及酒、醋等,但它们起着引药归经,解除药物的毒性,增加药效,改变汤剂中某些异味等作用。
(1)解除毒、副作用。在使用甘遂、大戟、芫花时,加入大枣,可缓和药性的峻烈,保护正气。大枣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调和营卫、缓和药性。石膏知母汤对胃有不良刺激,用粳米作药引,能缓解其副作用。
(2)提高疗效。如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及腹痛时,常放人3~5片生姜,以增强发汗、祛风邪的作用。葱白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治疗风寒感冒、寒凝气滞、腹胀腹痛时,常利用2~3茎葱白煎汤作引。
(3)引药归经。跌打损伤时常用黄酒送服云南白药,可助其通调气血、舒筋活络。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送服,可增强药物滋补肝肾的效果。
(4)改变异味。有些汤剂有异味,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同时,放人冰糖、饴糖可减少药物异味。产后恶露不尽、经行腹痛、体虚畏寒等妇科血虚、血寒诸症常用红糖冲饮,不但能改变药物异味,还可增强疗效。
(5)其他。胆道痉挛、腹痛以及妇女赤白带下、血崩便血,常用米醋2汤匙冲开水半杯为引。治疗肺燥干咳或虚劳咳喘、肠燥便秘等,常用蜂蜜1~2汤匙调服。
90.服中药期间有何忌口?
  忌口是指在服中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主要有如下几点。
(1)服用人参、党参期间,应忌食萝卜、绿豆。因为两药药性、药效不同,会抵消其作用。
(2)服用珍珠母、枣仁、贝母、半夏时,应忌饮茶,以免茶叶中的鞣质与之反应而降低药效。
(3)热性病证,应忌椒姜辛辣油腻。
(4)寒性病证,宜忌瓜果生冷。
(5)肝阳上亢者忌食葱蒜荤菜、膏粱厚味等辛热助阳之品。
(6)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之物。
(7)风疹、瘙痒等过敏性疾病或皮肤病,以及哮喘等病应忌食含有异性蛋白的“发物”,如鱼虾,海味腥膻之物,以免过敏反应加重病情。
(8)冠心病、高血脂或肝炎患者忌食动物油脂。
(9)水肿患者忌盐。
(10)消渴病人忌糖。
(11)痰湿患者忌食酸敛之品。
(12)疮疡脓肿等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忌口对疾病治疗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91.怎样正确掌握中药的最佳服用时间?
     适时服药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是合理使用中药的重要一环。中药方剂量多,变化灵活,如何掌握各种具体方药的服用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药物性质、不同病人请和人体饮食起居规律等具体决定,现列举如下。
(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如汤剂头煎、二煎合并分2次服。成药每日服3次等。但为了避免食物的影响,通常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补益药生脉散、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制酸止痛药乌贝散、胃病散等饭前服可直接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某些恶心性祛痰药如桔梗、远志、紫菀等含植物皂苷,须饭前服才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呈祛痰作用。
(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脾丸、保和丸、香砂积实丸、神曲等,饭后片刻服可充分接触食物,发挥消食化积、宽中除胀作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黄连素片、黄连羊肝丸等,宜饭后服,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胃腔部不适。
(3)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调整服药时间和次数。如抗心绞痛的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除早晚各服1次外,心绞痛发作时可随时加服1次;泻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全剂应分2~3次服,首服得下即可,无大便时再继续服用;银翘散用于病人高热时,可一日服两副药,日服4次,开始时可2小时服1次。
(4)根据病情具体情况掌握用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回逆汤回阳救逆,苏合香丸通关开窍,以及安宫牛黄丸等急救药物宜及时投药;峻下逐水剂如十枣汤应清晨空腹,可避免晚间频繁起床小便之扰。
(5)根据病人特定的生理条件和体质特点服药。如补肾固冲丸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应在未孕之前一日3次连续服用2个月,怀孕后用泰山盘石散安胎,宜每隔3~5日进一服,连续3~4个月,以适应孕妇生理特点,避免多服伤胎。
92.常用中药有哪些剂型及特点?
     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的形态。目前我国中药剂型有40多种,既有汤、丸、散、膏、丹、酒、胶、露等传统剂型,又有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剂、气雾剂等现代剂型。现将常用的几种中药剂型及特点介绍如下。
(1)汤剂:是最常用的剂型。将一贴中药加水煎煮取汁,反复2~3次,并将各次所得滤液混合均匀,分2~3次服。其特点是处方加减方便灵活,口服易吸收且奏效快。但汤剂存在煎煮麻烦,不易保存等不足之处。
(2)丸剂:系药材细粉加粘合剂或药材提取物与赋形剂制成的圆球状剂型。根据粘合剂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5种。水丸价格低廉,但放置后往往变硬,在体内难以及时发挥药效。蜜丸多用于慢性病或衰弱患者,但贮存日久易生虫霉败。蜡丸服用时应加热使之熔化后温服。浓缩丸体积小,含药量大,便于服用,但因其崩解度有时不符合要求而影响疗效。
(3)冲剂:系指药材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是汤剂、糖浆剂和浸膏剂的发展,服用方便,味道好,最适合慢性病患者及儿童。常用的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乐脉冲剂。治疗外感的感冒退热冲剂等。不足之处是含糖量高,容易回潮。
(4)散剂:系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未状剂型,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锡类散,内服可治结肠溃疡,外用吹喉可治口腔粘膜溃疡、咽喉溃烂等。此外还有活血止痛的七厘散;利水通淋的五苓散;吹鼻取嚏的治中风窍闭的通关散等。散剂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吸收迅速,缺点是芳香性成分容易挥发而影响疗效。
(5)膏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膏剂。内服膏剂是将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炼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剂型。其特点是质稠味带甘甜,药性平和,便于服用和吸啤,奏效快。外用膏剂,多为膏药,用植物抽提取药物中有啤成分,加红丹炼制而成,通过外贴治疗疥癣疮疡或风湿痛等疾病。
(6)酒剂:系采用白酒(乙醇含量约50%~60%)或黄酒(乙醇含量约15%)为溶媒,浸泡药物,制作简单,久贮不坏,内外服用均可。常用的有追风活络酒等,以及适于作补益饮料的参茸酒、人参药酒、史国公酒等。其特点是用量少、吸收好、奏效快。但只适用于寒性、虚性疾患,不会饮酒及不宜饮酒者慎用或禁用。
(7)片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剂型。根据药粉与浓缩浸膏的比例制成生药片、浸膏片、半浸膏片等。片剂具有体积小、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儿童和昏迷病人不便吞服,存储不当会崩解等。
93.中药和西药合用应注意什么?
     中西药配伍合用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个正在探索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中药和西药如同兄弟俩,在治病这一目标上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中西药配伍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不宜配伍的中西药也有所发现和认识、包括相互消弱药物性能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等等。所以,中西药也不能盲目合用。现将一些不宜合用的中西药物列举如下。
(1)因在胃肠道相互作用不宜同服。含朱砂(含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九、梅花点舌丸、人丹、七珍丹、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涅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2)因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不宜同服。含有乙醇的中成药如风湿骨痛药、国公酒等药酒,不宜与西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D860、降糖灵、胰岛素、华法令等同用。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
(3)因药效学上相互作用不宜同服。含激素成分的中药主要有甘草、鹿茸、人参,以及鹿茸片、参茸丸、甘草浸膏片、脑灵素等均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使血糖升高(人参作用较弱),减弱降血糖药的疗效。故不宜与降血糖药,如胰岛素、优降糖、降糖灵、D860等合用。
(4)因药物排泄方面相互作用不宜同服。中药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及其中成药山碴丸、乌梅安蛔丸、五味子丸等含有机酸,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用。因磺胺类抗菌素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结晶,可引起结晶尿、血尿或尿闭等不良反应。
(5)中药麻黄(包括麻黄素的中成药如半夏露、气管炎片、定喘丸、哮喘冲剂等)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不宜与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如利血平、胍乙啶、氯丙臻等合用。因二者有拮抗作用;麻黄和氨茶碱均为平喘药,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两者合用效果不如单一使用,而且毒性增加1~3倍,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麻黄及其制剂也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配伍,因麻黄碱能兴奋心肌而致心律加快,故可增加心药对心脏的毒性。
(6)中药甘草长期服用可使机体钾排出量增加而致缺钾。如果与强心苷药合用,可诱发强心苷中毒;如果与噻臻类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合用,可发生严重低血钾症或瘫痪。
94.能延缓衰老的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速,为了满足老年人保健的要求,市场上推出了许多能延缓衰老的中成药,现将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1)首乌延寿丸,古称“延寿丹”,由何首乌、女贞子、生地、桑椹、旱莲草、黑芝麻、菟丝子、牛膝、桑叶、金樱子、金银花、补骨脂、唏蔹草组成,有滋补肝肾,乌须黑发之功效。主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痛、须发早白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老年人腰腿痛及高脂血症。
(2)七宝美髯丹又称美髯丹。本品主药为何首乌,辅助药物有茯苓、牛膝、当归、枸杞、菟丝子、补骨脂等,具有补肝肾,益精气,强筋骨,暖丹田之功。适用于年老体弱、肝肾不足、头晕健忘、发鬓斑白或脱落、腰膝酸软、大便秘结、小便淋漓等症。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能延长老年鹌鹑寿命,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对延缓衰老有益。方中其他药物分别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促进蛋白合成,降低血糖和血
脂,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
(3)中国养生酒。由山药、生地、牛膝、红花、人参、蝮蛇(反鼻)、北芪、金钗石斛、淫羊蕾、山茱萸等20多种药物配制。以优质粮黍、甘冽清泉,遵古法酿造,成为晶莹剔透的琥珀色酒液。此酒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壮阳,强筋健骨,活血搜风,抗老增寿等功效。主要适用于老年脾肾亏虚或未老先衰,腰脊酸困,阳屡不举,懒倦短气等症,对男女不育症也有良效。研究表明,该酒所含的药物能够延长衰老期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的传代次数和衰老动物的生存时间,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机能,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改善垂体性腺轴功能。对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中风等也有较好疗效。
(4)人参蜂皇浆,主要由人参、蜂皇浆等优良原料制成。现代医学证实人参对机体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特别对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为表征的衰老现象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蜂皇浆能促进肝、肾、神经细胞再生,以新生细胞代替衰老细胞,增加组织呼吸,促进蛋白合成,改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自然死亡率。
     此外还有还少丹、生脉饮、金匮肾气丸、四君子丸、至宝三鞭丸、龟灵集、青春宝等都有保健延寿之功效,可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95.怎样使用番泻叶?
     中药番泻叶是一种刺激性泻药。它能增强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常用于习惯性便秘和产后便秘。其主要致泻成分是番泻甙A和B,还含有大黄酸及其糖甙,芦荟泻素及其糖甙、大黄酚等。
     番泻叶的导泻效果取决于番泻甙A和日的含量多少和制取方法。如果番泻叶用低于90C以下温开水冲服,则番泻甙类不易充分释出,效果降低;如果长时间煎煮,则番泻甙被水解、氧化为游离惠类衍生物而通过消化道时易被破坏。番泻叶的物理特性是易溶于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因此制
取番泻叶的最好方法是在保温杯内加2克碳酸氢钠,然后再放人2~6克番泻叶,冲人沸开水500毫升,加盖放置5~10分钟后即可饮用。一般服药后6小时起作用。
96.使用六神丸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神丸由牛黄、珍珠、蟾酥、明雄黄、麝香、冰片6味药配制而成、由于功效神速、显著而得名“六神丸”,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适应症。六神丸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烂喉丹癌、喉痹失音、乳痈背发、痛疡疗疮。无名肿毒、口舌糜烂、小儿热疖,声带息肉、牙痛、流行性腮腺炎等。近年来还用于治疗各类型白血病及咽喉癌等。
(2)注意用法:六神丸每粒约70毫克,小儿1岁每次服1粒,2岁每次服2粒,3岁每次服3~4粒,4~8岁每次服5~6粒,9~15岁每次服8粒,成人每次服10粒,以上均每日2次。用于治疗口腔及咽喉疾病均应在口中含化后再温开水送下。外用时,取10粒用温开水或少许米醋溶成糊状涂搽患处,每日数次。
(3)注意明雄黄的毒副作用。六神丸中的明雄黄是有毒的砷化物。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发生慢性砷中毒,可导致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及角化皲裂等。砷化物还可抑制酶的活性,因此六神丸忌与酶制剂、亚铁盐、亚硝酸盐等西药联合使用,以免降低疗效。
(4)注意蟾酥的毒副作用。六神丸中的蟾酥是癞蛤蟆(蟾蜍)的毒液。如果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轻者可表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口唇及四肢麻木等。重者可致休克。蟾酥还有局部麻醉作用,如果在口中含化时间过久,有可能导致软腭局部神经损害。
(5)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可用六神丸预防小孩热疖、痱子等疾病。有人出于保健目的,给8至10天新生儿灌服六神丸10~30粒,出现中毒,严重的甚至死亡。
(6)服用洋地黄制剂患者应慎用六神丸。因为六神丸与洋地黄制剂在致毒方面有协同作用。服药期间应忌烟、酒及辛辣食物。痈疖疮面化脓溃烂者,不可外敷六神丸。孕妇应禁用。个别患者对六神丸可发生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7)六神丸与普济消毒饮、紫雪丹、紫金锭等配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效。
97.怎样合理使用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又称“曲焕章百宝丹”,俗称“白药”,是我国著名的活血化瘀中成药,由云南著名草药医曲焕章创制。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云南白药主要用于治疗刀枪、创伤出血,吐血,衄血,咳血。对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开水送服;瘀血肿痛及未出血者,温黄酒送服。每次用量0.25~0.5克,每日4次。跌打损伤重者,应先取“保险子”一粒酒送服,再服药粉。轻伤及其他病症患者可不必服用“保险子”。神志不清者可灌肠给药。
(2)治疗红肿毒疮初起,除内服散剂0.25克或胶囊1粒外,尚可另取药粉适量调匀外敷。己化脓者,则不宜外敷。
(3)妇科一切血症,如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红崩、血带、产后瘀血等,每次0.25~0.5克,温黄酒送服,每日4次。经血过多和红崩者宜温开水送服。
(4)云南白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除了用于治疗刀、枪、创伤出血及跌打损伤、血肿疼痛等伤科疾患外,还可用于治疗如下疾病:①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血,每次0.25克,每日4次,温开水送服。②复发性口腔溃疡,用白药粉吹敷溃疡面,每日2~3次,3天溃疡面可愈合。③秋季腹泻,用白药1克,加60%~70%酒精调成糊状,敷于脐窝,并用伤湿膏固定,每隔6~8小时将脐部药物加酒精湿润,每1~2天换药1次,连用3~4次。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给予补液,体温超过39摄氏度的应服退热药。④治疗带状疱疹和肋软骨炎,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5次。⑤治疗冻疮,将白药粉撒在冻疮溃疡处,再用消毒纱布包扎,未溃疡者用白酒调敷并注意保温,用药2~3次可愈。
(5)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云南白药。一次量不得超过0.5克,每日大剂量不应超过4克。大剂量服用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反应,严重者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本品有中毒、过敏史或伴严重心律失常者忌服。
(6)服药期间,忌食蚕豆、鱼类和酸、冷等食物。孕妇忌服。服用本品后若出现上腹不适,灼心、恶心等现象,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98.怎样合理使用蛇胆川贝液?
     蛇胆川贝液由三蛇胆汁、杂蛇胆汁、川贝母、杏仁水、蜂蜜、薄荷脑组成,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咳嗽可分热咳和寒咳。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口干、痰少、稠粘、色黄、咽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为热咳,宜选用蛇胆川贝液止咳化痰。因为川贝母性味苦、甘、凉,入肺经,有清热散结,润肺之功,蛇胆汁有清热解毒增强疗效。所以蛇胆川贝液对肺热咳嗽或阴虚内热的久咳确有显著疗效。
     由受寒引起的嗓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的,是属于寒咳,此时不宜服用蛇胆川贝液,以免加重病情。蛇胆川贝液每支10毫升,成人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小儿减半。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蛇胆川贝末、复方蛇胆川贝末等制剂。
99.丹参有何用途?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植物的根。其化学成分有脂溶性二礁酮和水溶性酸两大类。它性微寒,味苦,有活血通络,凉血消肿,除烦清心等功效。其药理作用包括桔抗钙离子,保护内皮细胞及抗凝。因此丹参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血,从而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缺血症状。
     丹参有显著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和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还可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减漫心律,使心肌功能获得改善,故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经临床实践证明,丹参还具有安定、镇静、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消炎的功效,因此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脉管炎、心肌炎、某些脑血管疾病及新生儿硬肿症等。临床上复方丹参制剂比较广泛使用,其成分为丹参、降香。丹参活血化瘀,
降香理气开窍,二者合用有协同作用。用法: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16毫升溶于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滴,每日1次。
100.怎样制备和使用药酒?
     药酒既有药物防病治病的作用,又有酒的辛散兴奋之功能,它可内服也可外用。常用的药酒,如追风活络酒,可用于治疗因寒湿引起的关节筋骨疼痛等疾患。此外还有作补益饮料的参茸酒、人参药酒、史国公酒等。
(1)药酒制法简单,可家擅自制备用。制法有两种,即冷浸法和热浸法,一般家庭制药酒大多采用冷浸法。其制法如下:①将药材洗净、晾于、切碎,以便药材与酒的接触面扩大,易使药物有效成分溶出。②将药材置入干净的瓶子等容器中,然后加入15~30倍白酒(65度为佳)中浸泡。③一般浸泡一个月;最短不能少于半个月。④容器一定要密封,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2)服用药酒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药酒只适用于寒性、虚性疾患,且平日有饮酒习惯者,否则只可酌少量饮服。②一般每次服:小酒盅(约15~30毫升),每日2~3次,不可过量服用。③药酒宜饭前服用。因为饭前胃、肠中内容物较少,药物能借助酒的辛散走窜之性迅速为人体吸收,较快发挥作用。④高血压、肝脏病、心脏病及小儿、孕妇,以及对酒精有过敏的人不宜服用。⑤药酒久置可有部分沉淀物,系鞣质、粘液质等无效成
分。因此,瓶底带少量沉积物的药酒以不饮为妥。
101.中药也可引起过敏反应吗?
     有人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没有副作用。这种想法很不正确。中药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过敏反应。但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较轻微,个别人亦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反应。现将易引起各种过敏反应的中药列举如下:
(1)过敏性休克:如口服葶苈子,肌注丹皮酚、肿节风,外用鸦胆子、云南白药、风油精、蓖麻子仁等。
(2)血清病样综合症:如茵栀黄注射液。
(3)药热:如延胡索、何首乌、大果枸杞。
(4)血小板减少:如牛黄解毒片、十滴水、代赭石等。
(5)溶血性贫血:如清宁丸。
(6)各种类型的皮肤过敏:
1.寻荨麻疹型:如麻杏石甘汤、生天麻粉、喉症丸、蒲地兰消炎片、胆黄素、当归、五味子、白芍、丹参、穿心莲,六味地黄丸:黄连素、柴胡等肌注,雷公藤酊、九分散等外用,艾炙、吸人卫生香均可引起。
2.猩红热样药疹:如磁朱丸、马兜铃、川贝、虎杖、两面针、生茱萸等。
3.固定性药疹:如青蒿、壮腰健肾丸、紫花杜鹃片、云芝肝泰、杜鹃油丸、青果止咳丸、八珍盖母丸等。
4.剥脱性皮炎型:如蟾蜍、朱砂、丁公藤注射液等。
5.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如轻槐散、轻粉熏治、鱼腥草注射液等。
6.湿疹皮炎型:如大黄藤素、紫珠草注射液等。
7.多形红斑型:如板蓝根、名槐散。
8.接触性皮炎:如栀子、威灵仙、苦糠树皮、生肌散、七厘散、四川金钱草等外用。
9.光敏性皮炎:如竺黄。
     对中药过敏反应要有充分认识。凡是对药物有过敏的,以及家族中有变态反应史者,服用上述中药时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一般可自愈。必要时可给予抗过敏西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以及强的松等治疗。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102.人参也有副作用吗?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它能改善循环系统,纠正人体糖代谢异常,预防糖尿病,增强性腺机能,改善视力,且具有抗炎作用。适量服用人参还能显著改善由于工作或学习过度紧张所产生的疲劳现象,可使高血压下降,低血压上升。人参还能解除酒精、水合氯醛、巴比妥类和氯丙臻的毒性。尽管人参有这样多的功用,但如果长期大量服用也有许多副作用,称为“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情兴奋、烦躁忧虑、失眠,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
     人参主要用于气虚者,阴虚而火不盛者可以使用,而阴虚火稍盛者则少用。至于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要忌用。因为人参有助火益气作用,阴虚者用之更耗阴。人参益气健脾,适当使用可改善消化功能。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皖腹胀满症状,反而饔滞作饱、食量减少。虚人外感无虚象时,有表证而头胀、头痛、发烧、便结、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者,当以不用人参为好,用后可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
103.中成药的特殊送服法有哪些?
     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及减少副作用,可采用如下几种送服法。
(1)酒送服:对治疗气血虚弱、机体虚寒、气滞血瘀、风湿痹证、中风手足不遂、步履艰难等疾病的中成药,用少量米酒送服,可以提高疗效。
(2)米汤送服:补气。健脾、利膈、止渴。利小便的中成药,可用米汤送服。对于难消化的贝壳等矿物类药物,用稀饭送服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3)盐水送服:补肾及治疗下焦疾病的中成药,以淡盐水送服,可增强其疗效。
(4)食醋送服:治疗气血郁结、烦胀、血气痛等症的中成药,可用开水冲少许食醋送服。
(5)蜜水送服:治疗肺燥、肺虚、肠燥便秘等疾病的中成药,可用蜜水送服。
(6)茶水送服:治疗头目、脾胃、心血管等疾病的中成药,均可用茶水送服。但含生物碱和铁成分的中成药忌用茶水送服。
104.妊娠妇女应使用哪些中药?
     妊娠妇女服用活血破气、滑利攻下、芳香渗透、大热有毒之中药,可有损害胎儿以致堕胎之危险,应禁用和慎用。现列举如下。
(1)有毒类:水银、硫黄等。这类药物毒性强,可直接伤胎、腐胎,应严禁使用。
(2)大辛大热类:附子、川乌、肉桂、草乌等。这类药物辛热而燥、且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3)利下降类:巴豆、滑石、牵牛子、冬葵子、甘遂、大戟、木通、芫花、蕙苡仁、蕙苡根等。
(4)活血破气类:虹虫、水蛭、乳香、没药、桃红、红花、三棱、莪术、泽兰、苏木、刘寄妇、益母草,牛膝等。
(5)芳香渗透类:丁香、麝香、草果、降香等。
105.被淘汰的中成药有哪些?
     卫生部1992年公布淘汰的105种中成药是:朱珀宁神丸、鹿尾酒、菝葜酒、陈德兴枯陈红酒、养血归脾酒、金芍玉液酒、参苓健脾酒、豹骨药酒、四合素胶囊、卫生宝胶囊、抗感宁胶囊、断血流胶囊、泻腹水胶囊、雷滴净胶囊、百顺胶囊、维C银翘胶囊、三合素胶丸、樟叶油胶丸、汉桃叶注射液、肝炎静注射液、盐酸农吉利碱注射液、黄苹甙注射液、千里光注射液、肝舒注射液、抗麻痹注射液、枳实注射液、了可王注射液、复方金黄注射液、康福饮、筋骨风痛露、脚癣
净、东梅止咳水、木榴油牙痛水、感冒去痛水。葫芦油、可利肝、健尔康口服液、垂盆草糖浆、脉安糖浆、当归黄精糖浆、克咳宁糖浆、云芝糖浆。龙胆退黄糖浆。强壮糖浆、中联止咳糖浆、五味子参妃糖浆、麦母宁糖浆、复方矮地茶糖浆、玉咳宁糖浆、九龙糖浆、抗咳灵糖浆、寿尔康糖浆、复方百松糖浆、保童止咳糖浆、咳复舒、人参补浆、人参银耳浆、万年春蜂王浆、参芪鹿茸精、刺五加蜂乳,小儿定喘止咳露、止喘精、大力士补液、东北蜂王浆补膏、儿苯酊、镇惊膏、补气养血膏、坤灵膏、人参阿胶益寿膏、健身滋补膏、甲抗宁膏、咳宁膏、覆盆子膏、枸杞子膏、熟地膏、八宝油膏、抗过敏膏、陷甲膏、太乙膏、气咳膏药、内伤膏、炎痛舒膏、半边消膏药、疮疔膏药、金钱膏药、化毒膏、百草膏、出核膏、红毛坠金膏、熊麝膏、蛤蟆化积膏、百灵膏、百效膏、烫伤膏、马钱子流浸膏、东陵益母膏、虎骨胶、豹骨胶、黑阿胶、小儿八珍药糕、洋金花止喘烟、银耳补液、平喘镇咳药烟、仙半夏。
作  者: 灵魂落铽咯    时间: 2007-1-30 21:48

中药。。。。郁闷了




欢迎光临 心情论坛 (http://bbs.exinqing.net/) Powered by Discuz! 5.0.0 R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