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Pink Flody没有把这首悲伤的歌收入到《The Wall》专辑中,但很庆幸的是他们将其收进了电影之中。“When the tigers broke free”(当老虎冲破牢笼)讲的是二战期间,英国士兵在义大利Anzio造了一个桥头堡,“the tigers” 指的是在Anzio开来开去的德国坦克,而歌中最后一句“几百个普通人的生命”指的是Pink父亲的队伍。
在电影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Pink住的旅馆,然后镜头很快切换到一个点烟的男人,抽着雪茄,擦着枪。其实他就是Pink的父亲,正为对德战争做准备。电影里在放这首歌的前后还穿插放了Vera Lynn一首名为“The Little Boy That Santa Claus Forget”(被耶诞老人遗忘的小男孩)的歌,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祈祷耶诞老人送他一面小鼓作为耶诞礼物,但最终愿望没有实现的故事。在小Pink的心目中,耶诞老人其实就是他的父亲。
从光的频闪、声效和动作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Pink在尖叫。这不由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的名剧《Macbeth》(麦克佩斯),剧中的麦克佩斯将生活与演戏作比较∶“生命只是一个会行走的影子,一个可怜的作秀者/支撑和侵蚀着他在台上作秀的时辰/一切结束,这只是一个神话/疯子说,充满回响于狂怒/意义已经终结。”据说有细心的听者在此歌隐约的序曲部分听到一个声音说∶“…we came in?”而在专辑最后一曲“Out side the wall”(墙外)结束时亦可听到那个声音说“Isn’t this where we came in?”前后倒置一下连起来便是“Isn’t this where we came in?”(这不正是我们进来的地方吗?)对此,Roger Waters解释说,The Wall的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一代人身上,而是发生在每代人每个人身上。当电影结束时,孩子们又在收集砖头,也许又要建一道属于他们自己的墙。Pink并不是第一个也非最后一个筑墙的人,噩梦会永远继续下去。
这只是迷墙中的砖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PartI)”(墙上的另一块砖之一)是专辑中第一首介绍“迷墙”概念的歌。“迷墙”指的是人精神上的墙,也是阻隔人与人的墙。所有的人都渴望能与他人交往、被他人理解,但奇怪的是所有的人都为自己的心筑一道保护墙以免他人靠得过进使自己受伤。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在专辑中共出现三次,每次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第一部分比较沉闷,说的是Pink回忆起他的父亲已经走了,飞过海洋去打仗。他父亲留给他的只是记忆,就象是相册中的老照片。
当孩子门(童声)唱“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时他们不是针对整个教育制度,而是想表明他们不需要老师教他们怎样去思考,不需要受思想上的控制,也不想因犯了小错而被讥笑。教育不是产品的模子。在电影中,所有的学生戴着相同的无表情的面具以同样节奏的步伐走向一个绞肉机,既不回头也不朝两边看。机器中有不停敲打的铁锤,看上去像军队一样整齐划一而且十分有力。经过绞肉机后,所有的孩子都被榨干了灵与肉,从绞肉机另一端出来的是一群行尸走肉。由于老师的专制,Pink又在墙上加了一块砖。
这首歌是《The Wall》专辑中;最难分析的一首,因为它只有一句歌词∶“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这是被囚禁在墙内的Pink在呼唤墙外的人。在电影中,Pink一直在狠劲地撞墙,希望能够解脱出来,但正如“Hey You”中所唱的那样∶“这只是幻想,正如你所见到的,迷墙已筑得太高,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解脱……”在4句充满压抑感的“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后,响起一段用木吉它演凑的乐段,间或还有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穿插期间。我以为这是The Wall中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摇滚乐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Pink真正需要的并非是推倒他的精神迷墙,而是过一种正常而平静的生活。读者们一定还记得在“Don’t Leave Me Now”一曲中Pink所显示出的疯狂的精神状态,实际上他很脆弱,也很痛苦。其实过平静而平凡的生活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渴望会愈来愈强烈。
这首歌相对容易分析。歌词基本上就是说明了一切,并没有什么隐晦。人们质疑的最多的一句是“those swollen hand blues”,为什么 Pink会有一双肿胀的手呢?有人认为当“swollen hand”布鲁斯被唱过之后,它所指的可能是Pink用针筒注射的模式吸毒,因为这通常会引起手部肿胀。然而我认为这也可能是指Pink小时候生过的那场大病,这在“Comfortably Numb”一曲中亦有所提及,说他的手“肿得像两只汽球”。由于妻子的离去,Pink正经受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折磨。“每次给你打电话,总是没人在家。”事实上,无论他怎样竭力去挽救两人的感情,他的妻子已不可能再回到他身边,尤其是当Pink知道了妻子另有恋人之后。Roger Waters用很忧郁的嗓言去演绎此歌,让人动容。我的一位朋友说这首歌是他在此专辑中最喜欢的,因为其中包含某种“深层次的情感回响”,但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描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一位看似拥有一切的男人其实却一无所有。Pink是一个“明星”,他那“明星”的身分给了他财富、力量,但也给他带来过多的压力,使他不得不借助性与毒品来麻醉自己。他拥有这一切,但他意识到这一切对他而言其实毫无意义。而事实上,成千上万的摇滚明星面临着和他同样的问题。于是他开始退缩,去追寻一种孩提时代才可能拥有的纯洁的爱,这种爱排斥物质世界的干扰,排斥占有的欲望,是一种单纯的、无私的情感付出。我想这是非Waters的本意。“Nobody Home”实际上是一个隐喻,暗指Pink已失去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在“Nobody Home”中,那部在“One Of my turns”一曲中出现过的电影《The Dambusters》再度出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Pink所受精神折磨的根源其实还是战争。
Vera是二战期间一名著名的歌手,在欧洲尤其是英国颇受欢迎。“We’ll Meet Again”(我们会重逢)是她的成名作之一,其中有一句歌词便是“我们会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重逢”。这首歌是Pink童年时代幻想的一个剪影,但也是下一首歌“Bringing the Boys Back Home”(把男孩子们带回家)的引子。
20. Bringing the Boys Back Home 把男孩们带回家
把男孩子们带回家
把男孩子们带回家
别让孩子们一个人呆着,不,不
把男孩子们带回家
“Bring the Boys Back Home”是继“Vera Lynn”之后又一首与战争有关的歌。在电影中,人们在车站同从二战中幸存下来的亲友一齐唱这首歌。令人感到悲伤的是,年轻的Pink虽然知道他的父亲已阵亡,但仍然在车站无望地搜寻父亲的身影,在歌中,人们认为所有的战士都应该活着回到亲人的身边,妻子不能没有丈夫,母亲不能失去儿子,孩子不能离开父亲……
“The Show Must Go On”是电影中的另一首歌,这是一首Pink剖析自己心理状态的短歌。此歌的前两段可以在封套中找到,但在电影中却听不到。Pink讲述了自己在筑迷墙之时所没有意识到的东面。“我不想让他们带走我的灵魂……”然后他又想是否他已变得太老或一切为时已晚?他是否已无力去摧毁这堵墙从而继续过正常人的生活?Pink甚至怀疑这一切是否已不值得尝试,因为死亡的阴影总是跟随着他。Pink决定“演出必须继续”。“演出”在这里暗喻着Pink的生活。
“In the Flesh”(这首歌歌名中没有问号)把我们带到了Pink的演唱会中。不象专辑中前一首”In the Flesh?”,这第二首“在母体中”并非是关于孩子的出生的,它的主题是Pink成人后的生活。它反映了人们是怎样盲目和愚蠢地追随偶像的,而偶像们又是怎样滥用他们的号召力。在歌中,Pink告诉他的听众∶“Pink一点都不好,他呆在旅馆房间里。”换句话说,老Pink已经走了,躲在墙后的年轻的Pink成了个独断专横的人。为了验证歌迷们对他的“忠心”,Pink命令人们把所有他看不顺眼的人推到墙上。但在一点必须指出,Roger Waters本人及Pink Floyd乐队都不支持种族歧视。这首歌的本意只是讽刺了那些盲目祟拜偶像的人,其中亦有自嘲的意味。Pink本是一个极其厌恶战争的孩子,但他却在此歌中摇身一变成为希特勒式的独断者,显然是Waters在对此进行嘲讽和鞭挞。我们知道,Pink的父亲死在战场上,他的妻子弃他而去,最终他找到一个安静的场所以便潜心进行创作,但周遭的人又逼着他上台演出。Pink 的一腔怒气无处发泄,于是他冲着听众发火,说一些疯狂和违反自己本意的话。这本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waiting For the Worms”是专辑中第三首亦最后一首有关战争及暴政的歌曲。此歌功颂德开始时Pink说没人能触摸到墙后的他,他请路过的人不要管他。这表明Pink已经放弃找寻逃离他这个自己为自己建造的监狱的方法的努力。Pink十分平静地“坐在墙后的碉堡中”,等待虫子们的到来,等待知识、经验的来临,以解答他心中的疑问。“我在墙后与世界隔离”,Pink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绝对隔离,那正是他在筑墙时希望得到的东西。然而直到他真正得到了这种孤独感,他才真正理解了“Isolation”这个词的含义。从这点上来看,Pink确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崇拜者们的面前,他大呼小叫,命令他们干这干那。正因为他名声很响,所以他才有这么做的“权力”。“等待打开沐浴器点燃烤炉”,这句歌词指的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希特勒用毒瓦斯杀死600万名犹太人的事。从此歌的引申意义来看,Pink似乎亦是造成他父亲死亡的原因之一。
在此歌中,Pink放下了他盛大凌人的架子,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已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说他想回家,想要离开这场演出;他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而Pink之所以还未自杀,还呆在他自已建造的牢房中,原因就是他想搞清楚他是否是一个罪人∶建造了自已的墙,对周遭的人和事麻木不仁,成为一个独裁者。他想知道是否他是唯一该受到指责的人。似乎Pink 到此时才开始逐渐恢复了一些人性,这一点将在下一首歌“The Trial”(审判)之中被讨论到。在电影中,Pink坐在一间卫生间里,读着他那本小黑皮本子里记着的一些诗。如果你仔细地听,你会听到在读(或在“唱”)“Do you remember me? How we used to be? Do you think we should be closer?”(你还记得我吗?还记得我们的从前吗?你认为我们还能变得更为亲近吗?)这几句其实是Pink Floyd另一张专辑《The Final Cut》(最后一刀)中“Possible Pasts”(可能的过去)中的歌词。许多人认为《The Final Cut》是《The Wall》专辑的延续,而其中很多歌的意境都是与Pink相关的,就象标题歌曲“The Final Cut”,我以为其中的主人公就是Pink,在电话铃响起之时,他正想用刀子割开自己的腰部。“我用颤抖的手握住小刀,准备这样去做……但是电话铃响了,我终于没有落下这最后一刀”。Pink也唱了一些别的歌,象Roger Waters的个人专辑《The Pros And Cons Of Hitchhiking》(搭便车的好处与坏处)中的几句歌词也曾出现下《The Wall》专辑中.
“Outside the Wall”与其说是讲Pink的,还不如说他从整体上讲到了那些为自己筑精神之墙的人。“那些真正爱你的人”在墙外行走,希望与被困在墙内的人取得联系。正象Pink的妻子在多次尝试与他沟通失败之后,只能在婚姻之外寻找新的方向。电影中的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聚在一起收集从墙的废墟上掉下来的石头,把它们放在一辆玩具卡车里。在看到这一幕时我总是感到很迷惑∶孩子们究竟是要丢弃这些砖块,还是要把它们收集起来筑自己的墙呢?这大概只有去问Roger Waters或Alan Park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