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生存时间比起恐龙更长。
蟑螂属于昆虫纲的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Blattidae),据推测起源于3亿5千万到2亿8千万年前的石炭纪(Carboniferous)。当时,树林茂密,沼泽遍布,湖泊辽阔,天空中还盘旋着巨大的原始蜻蜓,在雾气瀰漫的沼泽区里,蟑螂爬在树干上,时而振翅高飞,岸边小型的两栖类忙着补捉昆虫,长了脚的鱼类也不时在岸边找寻食物,生活竞争激烈的进行着,而生物演化也悄悄的持续着。
由石炭纪所留下的化石发现,蟑螂的外型经过了几亿年的洗礼,仍然维持它原有的形态,没有太大的改变,可见在残酷的弱肉强食、水火肆虐的环境下,它躲过一次一次的浩劫,未被淘汰,实非侥倖。
蟑螂的扁平身体,易于藏匿;头部藏在前胸的腹面,受到周延保护;其用来咀嚼的发达口器,位在第一对足中间,便于在寻获食物后立刻送入口。蟑螂的大复眼位在顶部,可察觉光影的移动;细长的触脚则是探路用的探测器;它的两对翅膀,前翅已变革质形成翅盖,保护摺藏在下面的后翅,后翅宽而薄,适于飞行。蟑螂的脚细长且肌肉发达,善于急走逃逸,甚至跳跃;最特别的是后脚上有超快速、反应灵敏的尾毛(cercus),可以在千分之44~54秒内反应而逃之夭夭。
蟑螂不论植物或动物都吃,缺乏食物时,它连纸张、肥皂、胶、衣服都觉得美味。在缺水的环境下,它可以继续生存一个月;即使完全没有食物,它也没有关系,仍然可撑个三个月。它对刺激的反应极敏感,逃逸速度又快,可以逃开攻击;更由于它的身体有厚壁,能忍受数倍于人类限量的辐射量,对温度的耐受性也很好,有一类蟑螂甚至能够在冰冻下生存48小时之久。有时候,为了生存,它们也会自相残杀来保命。其生命力之强,适应力之好,让我们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
蟑螂之所以能够逃避被捕杀,尾巴的高度侦侧力功不可没。科学家观察蟾蜍捕食蟑廊时发现,蟑螂往往在蟾蜍预备出舌头捕捉之前,就已脚底抹油,熘之大吉了。如果在蟑螂与蟾蜍之间隔一层玻璃,当蟾蜍看到它的猎物而吐出舌时,蟑螂却无动于衷,甚至当蟾蜍为了捕捉而撞到玻璃发出声响时,蟑螂仍稳如泰山。如果把饱餐后蟾蜍的蟑螂摆在一起,蟾蜍因吃饱了懒得动,在它身旁的蟑螂,更是毫无所惧悠然漫步着,且不可思议的敢爬到蟾蜍身上。
进一步的研究更发现,原来蟑螂的两侧尾毛有440个"风感受器",对风速的变化非常敏感,可以探侧到气流变。若气流变动产生每秒600微米的加速度时,就会在少于一秒(千分之44到54秒间)内逃开。如果把尾毛涂上油脂,蟑螂被捕到的机率大增。所以,蟾蜍在看到蟑螂时,开口要把舌头伸出之际,就已生产生每秒600微米加速度的气流,蟑螂早已侦侧到而逃走了。当侦侧到的气流是来自左方时,蟑螂还会往右逃呢。
因此,聪明的朋友,下回若要施展你的拖鞋功夫时,记得要屏息缓动,盯好目标,倾估拖鞋的打点及蟑螂的逃跑方向,成功将属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