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依诺
No.4.心情骑士
MZ号码 13796
精华
1
积分 589
帖子 426
升级值 589 点
财富值 583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日期 2007-12-23
上次访问 2015-8-19 血型
AB型 来自 广州
状态 离线
|
|
苏轼与王弗的神喻之恋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微] 点击复制本文地址: http://bbs.exinqing.net/viewthread.php?tid=31214
前几天晚上,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刚好播放《苏轼初恋的地方》。节目看完后,心情还是无法平静,心中升腾起的爱的情愫,依然回旋在苏轼与王弗的生死绝恋之中。
巴山蜀水的灵气,孕育了千古苏轼。而中岩书院,奠定了才子的根基。苏轼的父亲苏洵与青神乡贡进士,中岩书院教席王方是好友。苏洵看那中岩书院山青水秀,而王方才识过人,又教导有方,早已声名远播。于是,他就将苏轼从眉山转到中岩书院就读。
苏轼自幼聪明,但,刚到书院时,他就被那山那水给迷住了。终日用心于山水花草,倒把诗文给放下了。王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每次上课总是出些难题。来提问苏轼,尽管他聪明,但,老师要为难学生,你在聪明也是无法应对。于是苏轼时常因回答不上问题而出洋相。但,他生性好强,为了能应对老师的难题,也就只好晚上秉烛夜读。
一深夜,苏轼依然推窗夜读,有一青衣女子飘然进入他的书房。她看苏轼倾注全神于诗书之中,也不出声,默默地点起一枝薰香后,坐在一旁看着苏轼读书。苏轼闻得一缕幽香,瞬间感觉心旷神怡,猛一回首,看到一女子落坐于一旁。苏轼连忙起身相问,青衣女子回答说:“她是附近的农家女子,名叫‘鱼倩’,因路过时看到公子读书如此入神,就进来看一下。”
少年苏轼对此也不做多想,就说“如果你想看我读书,那你就来看好了。”自那以后“鱼倩”姑娘天天晚上都来陪着苏轼夜读。苏轼因有貌美少女相陪于则,读书就更是用心。“鱼倩”伴读为苏轼日后成为千古大才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鱼倩”何许人也,她仍是钱塘江的龙王之女,她尊父王之命到中岩慈姥潭修炼。因看到苏轼用功夜读,就动了爱恋之心,于是就入室相伴。后被龙王得知,急令其返回钱塘。“鱼倩”别前告诉苏轼,她离开后如果想她,就到慈姥潭击掌三下,就会有一只青鱼游出,只要你对着青鱼说话她就都能听到。并交待说明年,当有人向他提亲时,一定要答应下那桩婚事。
每年中秋,王方都会邀请四方的文人墨客,到中岩书院,一边赏月,一边论诗品文。这年中秋,王方按惯列又向朋友们发出邀请,但,他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来参加的人,都要给中岩书院旁的那个深潭起一个名字。最佳的命名将被雕刻在丹岩苍壁之上,以千古流名。于是,那年的中秋,就被称作“题名笔会”。
明月当空,深潭一泓,王方的学生与四方的文人临潭而坐。大家都冥思苦想,以争取能想出一个好名字,以获命名权后能流芳千古。雅仕者想出的名字雅的出奇,庸俗者想出来的名字俗的掉渣。
苏轼不慌不忙,面对深潭他击掌三声,一条青鱼就从石逢中翩翩游出,它时而悠悠然若凌空浮翔,时而腾跃出水激起朵朵浪花。苏轼不加思索提笔就写下了“唤鱼池”三个大字。
天缘巧合,王方之女王弗,听说父亲在中秋之夜,要广邀贤士为书院深潭取名,她在家中也为那深潭取下一名,书于纸上后,即命丫头送往书院。王方当众打开后不觉一惊,她所取的名,尽然与苏轼刚刚落笔的那三个字是一模一样。
众人目睹了苏轼击掌唤鱼的过程,又见王弗送来的名字居然也是如此,可见这是天机使然无可更改。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将那“唤鱼池”三字刻在丹岩之上,并有人向王方进言,说这是神喻之缘,应将小女配与苏轼。
王方对苏轼早有爱才之心,又看到如此机缘巧合,那有不动心之理。笔会结束后,他就邀请苏轼到了家中,重摆酒宴师生举杯邀月,开怀畅饮。苏轼年少豪情不知不觉间喝的大醉难回。
次日清晨苏轼醒来,想起昨日那王家小姐居然在绣楼之上,也能想出与他相同的“唤鱼池”来,心中十分好奇。于是就转身起床,四处寻找那小姐的绣楼,期盼能有缘得见才女芳容。
他四处乱转,不经意间转到了后花园,只见一雅致的绣楼立于园中,于是他就在楼下静静地等待着。不多时只听得窗棂响处,一少女推开窗门,迎着朝阳在窗前悠然地梳妆。他虽然看不清她的面容,但那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神韵,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鱼倩”。而后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给了苏轼。是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从此唤鱼联姻的佳话,就这样相传千古。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总是陪伴在侧,终日不离,苏轼有时在读诗书时偶有遗忘,她便能从旁提醒。王弗不但在学业上帮助苏轼,对苏轼的交友待人也极为关注。当有朋友来与苏轼聊天时,她总是立于帘后静心聆听,并认真分析那些人是值的一交的朋友,那些人是心怀鬼胎的不实之徒。
有一天一个叫章敦的朋友来到家中,在与苏轼的交谈中,总是顺着苏轼的意思,说着让苏轼高兴的话。等章敦一走,王弗就从帘子后面走出来,对苏轼说:“今天这个人不可靠,热情过了分,你要小心,恐怕将来会对你不利。”数年后章敦为了讨好权贵,迫害起苏轼来果然比谁都狠。连心胸开阔的苏轼,对他也恨得要死,发誓就是死了做鬼,也不愿跟他碰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贤惠至极的女子,却偏偏红颜薄命,王弗年仅二十七岁便病故,留给苏轼以无尽的思念与悲痛。苏家对王弗有很高的评价,公公苏洵在她亡故以后就对苏轼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并交待一定要苏轼扶棺回乡,将她葬在婆婆程夫人的坟旁,这足见苏家人对她的怜爱与肯定。
爱妻逝世后,苏轼敢违抗圣命,立誓三年不作诗赋。苏轼是大才子,平日里本就是以诗文为言辞的人。爱妻亡后他反倒大音希声,写不出一首诗词歌赋,来奠念王弗,来倾诉他们的爱情。其实这无声的悼念,远比有声的呐喊更沉痛的多。他只是默默地在王弗的墓旁,细心地一锄一铲地“手植青松三万栽”。这三万棵松树,融入了多少苏轼悲伤的血泪,与对王弗万般思念的情感。这“三万栽”那一棵不是感天动地的,永恒不变的爱恋诗篇呢?
王弗逝后,苏轼已官至六品,他的文学成就,早已让世人震惊名气颇大。这时他要续弦,什么样的美女才女找不到,什么样的官宦千金娶不来。但当他真正下决心续弦时,他却偏偏娶了一名村姑———王闰之,而她,又恰恰是王弗的堂妹。我们不知道那王闰之的外貌是不是与王弗有所相像,但,他娶王闰之绝对是为王弗的孩子苏迈着想,和对王弗的另一种怀念。
苏轼对王弗的情感有多深,他的那首流芳千古的著名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最好的见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虽十年过去,苏轼对王弗情感依旧是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这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梦境中第一个场景,还是他在后花园,第一次看到王弗临窗梳妆的景象。同时也包含了他们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而反衬出如今阴阳两隔“无处话凄凉”的悲哀。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见证着他对王弗终身不舍的痛断柔肠的爱恋。
这首含悲带泪,字字真情。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将满腔的情爱与悠悠的思念,都倾注于笔端。将现实的无数辛酸血泪与阴阳两隔的无尽遗憾悲伤,都跃然于纸上的悼亡词,不知感染过多少文人墨客,不知感动过多少痴男怨女。这样情真意切,哀惋欲绝,催人泪下的千古情爱,才是真正的神喻之恋。 |
|
TOP
|
心情感悟:2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