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
(菲儿)
No.8.心情精灵
MZ号码 29874
精华
20
积分 5835
帖子 3621
升级值 5835 点
财富值 5731 点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日期 2007-6-7
上次访问 2011-7-23 血型
A型
状态 离线
|
|
地震专家:未能突破的预测瓶颈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微] 点击复制本文地址: http://bbs.exinqing.net/viewthread.php?tid=33508
地震在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
中国西部发生了举国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7.8级的强震摧毁了震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空前规模的救灾工作旋即夜以继日地展开。国人在心系灾区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发问:地震在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准确地预报地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找到了在地震发生前与地震的发生有必然联系的前兆性的东西。我国对地震的预测预报也没有突破这个瓶颈,还需要我们花时间、花大力气去研究。”
“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震前预兆”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6级以上强震每年发生10~200次;7级以上大震平均每年18次,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每年平均1~2次。
从地震发生位置的地理环境上看,全球地震可分为板块边缘地震和板块内地震两大类,而地震灾害绝大部分来自板内大陆地震。根据本世纪以来的地震灾害统计,大陆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灾害占全球地震灾害的85%。
来自有关部门的权威信息显示,我国恰恰是板内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根据上世纪有仪器记录资料的统计,我国占全球大陆地震的33%,平均每年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仅地震频次高、范围广而且地震强度极大。
就国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地震、气象、海洋、农作物生物灾害、林业灾害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例来看,气象灾害居各类灾害之首;但就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的统计数据来看,地震灾害则是群害之首。因此,及时准确的地震预报,对于我国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人们对地震预测预报成功的期望往往远高于现今地震科学研究的实际水平。长期从事活动构造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工作的徐锡伟告诉本刊记者,地震的孕育及发生过程极其复杂,其规律性尚未被人们真正掌握。而地震预报是要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包括观测到的一些异常现象、所谓地震前兆跟地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重点。如果这个关系搞清楚了,那我们的地震预报研究也就基本过关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地质专家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地壳的微妙变化发生在地底下,很难观测,并且地震又是小概率,目前科研人员还没有找到一种可靠的科学依据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何时发生,现有的一些观测还大都停留在观察动物反应等经验判断上,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在震前观测到了一些异常现象也很难判定是否和地震有关,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环境、气候变化等原因也会导致异常出现。多数大地震都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震前预兆。”
据地震专家介绍,地震预报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其中人们最需要的是短期和临震预报。与世界各国一样,我国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与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地震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在地震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频繁发生的5级以上的(即中强以上)地震为科技人员提供了较多的试验预报的实践机会。“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中长期尺度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实力,但在短临预报方面‘临门一脚’的功夫还很弱。”
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
“今年3月31日,我国新疆于田曾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又发生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并接连发生十余次5级以上余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
对于本刊记者的这一疑问,徐锡伟表示,“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论证。近日要召开震情会商会,也要讨论这一问题。”
他认为,“回顾2004年的印尼大地震,当时海啸过后,曾接连发生几起7级左右地震,这些地震反映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加强,它肯定会影响到中国大陆地壳变形继而引发地震。因此,我个人认为,新疆和四川地震皆是受其影响所致。”
徐锡伟解释说,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用业界的话来讲,就是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是地震比较多的国家。从板块构造上看,我国处在欧亚板块的东南隅,东南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东部地区(台湾以东地区)受菲律宾海板块影响向北西方向俯冲,而我国正处在几大板块的交接部位,这种大陆型板块内部地震相对频发且灾害严重。此次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上,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抗震设防标准低,防震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灾害损失严重。
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也都表示了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1979年前曾在青藏高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此后又连续7年(1979~1986年)参加中科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1986~1998年在西南“三江”地区研究新生代构造,此后一直从事喜马拉雅山、祁连山、秦岭和阿尔金山中新生代构造和地貌研究。
他告诉本刊记者,“5·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也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龙门山是这个地震带中相对稳定的部分。
所谓南北地震带,是一条纵穿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省。这一地震带一直受到地震地质学界的关注。历史上高强度的大地震在这一地震带频发,7级以上的地震非常多。1921年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6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地震直接和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4万之巨。这一地带之所以频发大地震是因为它处于两大构造域之间,即处于太平洋构造域与青藏构造域之间。
王二七说,此次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位于地下10~20公里,因此其破坏力相当大,对地面的破坏会非常严重。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构造运动造成这个地震,待我国地震部门正式发布震源机制解之后将会有定论。”
“依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我认为,地震可能与这一地区的一条大断裂即‘汶川断裂’的活动有关。一些研究,其中包括我的学生樊春和我的合作研究早就发现该断裂及北东向延伸的青川断裂具有右行走滑的历史。”王二七告诉本刊记者,此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边界,这是一个重要地质和地貌分界线。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研究大陆构造的天然实验室,国内外地质学家提出了种种构造模式试图阐明和揭示其运动学特征和规律,但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由于这些模式都涉及到龙门山,因此,这次地震揭示出的龙门山的断裂作用和地壳运动特征可以为检验这些模式提供重要的依据。 |
|
TOP
|
你知道吗?除了使用用户名登陆心情网外,还可以使用更加方便输入的MZ号进行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