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论坛


 
标  题: [健康]中医耳鼻喉科
爱相随
No.6.心情长老
Rank: 3Rank: 3Rank: 3


MZ号码 29334
精华 1
积分 1976
帖子 976
升级值 1976 点
财富值 1942 点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日期 2006-9-21
上次访问 2010-11-3
血型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4-6 00: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收藏]
[健康]中医耳鼻喉科
字体大小:[][][][]  点击复制本文地址:http://bbs.exinqing.net/viewthread.php?tid=23543



耳科:
        耳朵在解剖学上分成外耳、中耳、内耳三部份。外耳基本上由耳壳及外耳道所组成;中耳主要含三块听小骨及耳咽管;内耳则有耳蜗及前庭迷路。主要是掌管听觉及平衡。
        在中医的生理病理关系上,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耳的功能才得以健旺,《素问.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而《医学心悟》说“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 皆络于耳”,也就是在经络上耳和肝胆相互联系,所以在中医的脏腑经络上可说是肾开窍于耳,耳属肝胆。而如果肾气亏损或肝胆经有热皆会引起耳窍发生病变。
        
临床常见疾病:
        (一)非化脓性中耳炎
        中医称耳胀、耳闭等,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肿瘤等疾病造成耳咽管阻塞后粘膜分泌物无法排出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闷、耳内堵塞感、耳胀感、听力减退或耳鸣等。
        (二)耳鸣耳聋
        耳鸣指的是患者耳中自觉鸣响的听觉混乱,而耳聋指的是听力减退的现象。在临床常把两者合在一起谈论的原因,是耳鸣和耳聋常会合并交错出现。《诸病源候论》说“耳鸣不止,则变成聋”。
        临床表现上,耳鸣是耳内有不同程度的声响,轻者一般只在夜间等较安静的环境之下才会比较明显,而严重者则是整天作响,日夜不宁。至于耳聋则明显的是听力减退的情形。
        (三)梅尼尔氏症
        即耳源性眩晕,是由于内耳膜迷路的非炎症性积水所引起的疾病,中医《内经》中的掉眩、头眩、眩冒等,中医最早的相关论述。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旋转性眩晕、一侧性的耳鸣耳聋,严重时会有恶心呕吐,甚至有自发性眼球颤的情形。每次发作时间会因人而异,但常是反复发作。
        

鼻科:
        鼻子在西医的解剖学上有鼻中膈、鼻甲、鼻道、副鼻窦等主要构造。因为鼻子需要持续性的暴露于不同的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的微粒,所以基本上鼻子具有空气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微粒调以及嗅觉的功能。
        在中医的生理病理关系上,鼻是呼吸出入的门户,肺以呼吸道和鼻相通,而构成整个肺系,在其生理功能上主要是职掌呼吸、嗅觉以及帮助发声。《灵枢.脉 度篇》说“肺气通于耳,肺和则能知香臭矣”,肺气上通于鼻窍,必须肺气宣通,鼻子的功能才得以正常。而如果肺气失于宣通,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就会产生 鼻塞、流鼻涕和嗅觉失常等鼻部的疾病。
        

临床常见疾病:
        (一)急性鼻炎
        一般俗称为伤风、感冒,它属于鼻粘膜的急性发炎现象,常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份,所以通常会合并咽喉及气管等处的发炎。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尤其是季节变化时节更容易发生。
        在临床的表现上会有怕风怕冷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头晕头痛、喉咙痛、关节酸痛、咳嗽等症。
        (二)过敏性鼻炎
        中医传统上称为鼻鼽、鼽嚏、鼻痒、打喷嚏等,是指一些具有特殊体质的人暴露到某些特定过敏原的刺激后,产生以免疫球蛋白E为媒介的的免疫反应。
        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常在青年以前就发生。临床上区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两种,但在台湾以常年性的过敏性鼻炎为主。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1)鼻痒、打喷嚏:晨起或冷气以及刺激性味道都有可能引发鼻痒和狂嚏不止。
        (2)鼻塞、嗅觉暂时丧失、流鼻水、咳嗽等。
        (三)慢性鼻窦炎
        《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所以中医传统上称为鼻渊、脑漏等等,指的是副鼻窦的粘膜发炎,多由于急性鼻窦炎失治所引起。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1)鼻内的分泌物多:一般呈现黄绿色粘稠状的鼻涕,但也有呈现透明稀薄状的,也可能会夹带恶臭味。
        (2)鼻塞:主要由于鼻粘膜发炎后肿胀以及鼻腔内分泌物太多所引起。
        (3)嗅觉丧失、头痛等等。
        整体而言,鼻病的中医辨证要点,以鼻塞、鼻涕、头痛等为主。
        

咽喉及口齿科:
        咽喉在解部学上位于口腔、鼻、肺、胃的通道上。喉在前,下连气管,与肺相通,为肺系之所属,主呼吸及发声;咽在后,下连食道,与胃相通,为胃之通道,主通利水谷。所以《灵枢.忧恚无言篇》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肺主气与宣发肃降,肺气充足,喉的功能才能健旺,若肺脏受损,会直接由肺系影响咽喉,而引起疾病;胃与咽相通,胃气健旺时与才能与咽正常配合,假若胃经有热,就可能致咽喉的疾病。
        口腔包含了口、齿、唇、舌,具有摄食、咀嚼、辨味、吞咽、语言等功能,在中医脏腑上多和脾胃及心肾相关。
        
临床常见疾病:
        (一)急性单纯性咽炎
        为最常见的咽部粘膜急性炎症,常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份,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咽喉肿痛等。
        主要临床症状上,一开始会有全身不舒服,发热怕冷,头晕头痛的现象,在咽喉部则会有干燥感、灼热感、肿胀感以及疼痛的感觉,严重时容易影响到耳咽部。大人通常以局部咽喉的症状为主,而小孩则容易合并有全身的症状。
        (二)慢性咽炎
        常见于成人,多为急性咽炎失治变为慢性所致,为咽喉粘膜的慢性发炎,除了急性发炎后引起,其他常见原因多由于刺激性食物或空气所引发。中医称之为虚火喉痹。
        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部的干燥感、咽痒、烧灼及疼痛感,甚至有异物的感觉,声音不扬,易咳嗽等等。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三)复发性口腔炎
        好发于口腔粘膜,常会有一个或数个小溃疡,反复发作,病程漫长。中医称之为口疮。
        主要临床表现是口腔部的唇、舌、颊等处都会发生溃疡,初起可能是水泡或丘疹,数日后开始破裂,局部会有烧灼、疼痛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