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人还当“老大哥”
新华社日前报道,上海一项4000户入户调查表明,只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并公布了就业意向的次序为: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
面对“1%的人愿意当工人”这样的调查结果,震惊之余不得不问:我们还能够再为“工人老大哥”感到自豪吗?或者说:工人还算是“老大哥”吗?不错,如果我们以产业工人的统计数字为准,那么工人无疑还是“老大哥”,可如果以劳动强度、年收入和社会地位来衡量,工人不知要排到什么样的位置,“老大哥”更是无从谈起。时过境迁,我们只能感叹20年前工人的自豪和骄傲已经不再。
无独有偶。不久前,浙江湖州劳务市场出现一则招聘启事:无论车工钳工铣工还是锅炉工,只要技术优秀并经考核录用者,月薪不低于3000元。尽管待遇如此优厚,甚至远超过当地大专以上毕业生,可令人失望的是招聘启事贴出多日仍然问者寥寥,而真正合格的技术工人更是凤毛麟角。在宁波,刚从技工学校毕业的数控车床工,月薪竟然超过了2500元,可如此高薪,企业还得排队等候,依然是招不到人。青岛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2006年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在研制一种产品时碰到了工艺难题,急需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模具技工,于是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却依然无人问津。深圳市2006年第4次向社会公布年度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其中硕士研究生月薪高、中、低位分别为5900元、3500元、3200元。而高、中、初级钳工的月薪分别为6600元、4300元和3200元。由此可见,一方面有大量的下岗工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如此巨大反差,究竟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一句话,是社会瞧不起我们工人!”当了30多年工人、现在在深圳打工7年多的名叫周四俚的技师,近日愤而上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一语道破个中缘由。毋庸讳言,我们社会确实存在着鄙视、甚至歧视工人的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做学者、当专家,几乎没有一个家长说要让自己孩子当工人。就连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王静侠,最大的愿望也是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搞科研或者做实业家。一个全国顶尖的工人都决心不再让后代当工人,还有哪个家长愿意呢?
如果缺少公平和公正的社会评价机制作支撑,即使钳工等技术工人的身价超过硕士,还是不会有人心甘情愿去做。人们常说,企业的竞争乃至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如果只有处在金字塔尖上的几个人物才算作人才的话,那么我们同别的国家的竞争就永远无法变成现实。有了人才,却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同样也是可怕的。企业要生存,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任何一项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工人。“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引进先进设备,但我们不可能引进大批的技术工人。”林用三副部长的话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 |